新聞中心
聯系我們
地址:
無錫市新區菱湖大道200號C座
服務熱線:
400-607-1800
郵箱:
zkgd-sales@cas-pe.com
“生態環境監測的發展框架思路是要精細支撐、融合發展。在精細支撐方面,點位更多、指標更廣、頻次更密、體系更全、評估更準。融合發展則是指部門融合、網絡融合、市場融合等。”生態環境部生態環境監測司副司長蔣火華在近日舉辦的“2019第三屆環境監測與服務高端論壇”上表示。
如果環境管理是一座大廈,那么環境監測就是頂梁柱。環境監測如何發揮頂梁柱作用?行業中有什么新動向?如何保證監測數據真準全?在本屆論壇上,有關部門負責人、行業代表、企業負責人共同出謀劃策,以期讓行業走得更好、更穩。
深化布點和指標 監測體系要系統完備
“十四五”期間環境監測將以環境質量監測為核心,目前市場已顯現,人員和投入不斷增加,行業產值提高
生態環境部相關負責人近日公開表示,將深入做好生態環境監測頂層設計,加快監測網絡整合,逐步構建系統完備的監測體系,全面支撐新劃轉職能的管理需求。
據介紹,從政府層面來看,至本世紀中葉全面達到生態文明建設目標前,環境質量監測任務仍將很重,但是環境監測的重點會隨著環境管理的變化而變動,將通過環境要素監測系統整合;環境質量與污染源監測有機結合,補足生態狀況監測短板;環境質量、污染源與生態狀況監測深度融合;最終建成世界一流生態環境監測體系。
“在‘十四五’期間,環境監測工作將堅持以環境質量監測為核心,在大氣、水質和土壤方面將深化布點和監測指標,如全國常規空氣質量監測站點、全國地表水監測斷面將有一定數量增加;同時逐步拓展自動監測指標和項目,在火電、鋼鐵、水泥等行業企業率先開展溫室氣體排放源監測試點等。此外,我國還將進行海洋生態環境監測、地下水環境監測、溫室氣體監測以及生態狀況監測。”有關業內人士透露。
國家重視下,在監測方面的投入逐漸增加。“據不完全統計,‘十三五’以來,中央投入能力建設資金28.2億元(能力建設10.3億元,運行費用17.9億元),支持國家生態環境網絡建設和運維。環境監測網已建設成為覆蓋全國各省區、涵蓋多領域多要素的綜合性監測網絡,全國監測數據互聯互通,共享共用。”與會嘉賓在演講中說。
同時,全國的監測、檢驗人員也不斷增加,全國生態環境監測體系主要由3部分組成,分別是環境監測、部門監測以及社會檢測。環境監測包括國家、省、市、縣(區)4級共2700多個環境監測站,監測人員6萬多人。部門監測包括部、委、辦、局等不同層級的監測隊伍,行業部門與資源環境監測發展迅速,從業人員已達4萬多人。此外,監測市場蓬勃發展,社會檢測機構如雨后春筍,從業人員達20多萬人。
此外,監測市場的產值也在不斷增加。生態環境監測行業分為環境監測儀器制造業、環境監測儀器運維行業、環境檢測行業等。有關部門負責人在論壇上表示,2018年,我國環境監測儀器制造業實現產值98.2億元,實現51%的增長率;環境監測儀器運維行業實現收入30億元,增長率為43%。
本次論壇發布的《2018年生態環境監測行業發展報告》顯示,我國環保類監測儀器企業已從2005年的21家增加到現在的430家。全國已經聯網的固定污染源監測裝置將近兩萬套,廢水監測點13886個,廢水在線監測儀器75590臺。
列入監管重點 緊盯數據質量
通過全要素、全指標、全過程的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和機構外部質量監督體系提高數據質量,同時開展大比武提升業務能力
水、氣、土、生態狀況、噪聲、污染源等監測進行深入全面推動的同時,如何讓數據真準全成為政府和監測行業關注的重點。
“不斷提高數據質量,通過全要素、全指標、全過程的內部質量控制體系和機構外部質量監督體系保障數據真實可靠。”相關政府部門負責人表示。
一方面是大量的監測市場需求,另一方面是不斷涌入的企業和機構。不公平競爭、劣幣驅逐良幣的情況在監測市場仍然存在。
“報價太低了,低得難以想像。”一位監測企業代表在論壇期間告訴記者,公司所在的細分領域非常小,以前在當地不會超過10家,近1年來,社會資本大量涌入,企業冒出來上百家,有些項目的價格連成本都不能覆蓋。
在今年5月底生態環境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布會上,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表示,生態環境部去年分別對3種不同類型的生態環境監測機構組織開展了專項檢查。總體而言,社會環境監測機構的能力、水平、條件、監測的結果是基本可信的,但是也存在一些問題。比如,去年國家共對12個省、109家機構進行了檢查,發現有10個機構涉嫌數據弄虛作假或數據失實,分別受到當地市場監管部門和生態環境部門的聯合懲處。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對我國檢驗檢測機構調查的結果顯示:截至2018年年底,我國共有各類環保類檢驗檢測機構6740家,營業收入269.6億元,從業人員22.86萬人,共擁有各類儀器設備131.16萬臺套,全部儀器設備資產原值750.24億元。在機構性質方面,企業單位占比為52.9%,事業單位占比為46.6%,其他單位占比0.5%。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處長謝澄表示,2019年生態環境檢測機構將是我國檢驗檢測監管的重點。“今年整體檢驗檢測行業監管的重點內容包括:不檢測出報告,篡改、編造數據出報告,超范圍檢驗檢測,原始記錄與報告不一致且無法溯源,漏檢、改動關鍵過程、改變檢測方法等導致結果錯誤,替換、調換檢驗檢測對象等。”
此前,生態環境監測司司長柏仇勇也公開表示,今年6個部委將聯合開展生態環境監測技術大比武,通過監測技術大比武提高各級各類機構的業務能力和技術水平。外部檢查主要起警示、威懾作用。
在行業層面,中國環保產業協會副會長羅毅在對協會社會化環境監測與運營服務專委會高度認可的同時,也提出更高要求,希望專委會繼續積極配合政府部門,充分發揮行業的指導作用,主動采取措施,逐步解決當前生態環境監測行業存在的問題,為保障環境監測數據質量做出更大貢獻,在規范行業管理、加強行業自律、引導行業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熱點多需求高 技術能力要提升
監測向天地一體化全面拓展,現代生態網絡體系構建成重點,設備向小型化、便捷式發展,企業要提升獨立研發和創新能力
未來的監測行業整體發展趨勢是什么?論壇上,業內人士認為,環境監測將向天地一體化全面拓展;國家和行業對環境監測要求更加嚴格,環境監測將逐漸發展為提供數據服務價值的行業,現代生態網絡體系構建將成為重點。
羅毅對行業發展熱點進行了預測。他認為,水環境監測方面,黑臭水體監測、小型化水質多參數自動監測、水中VOCs監測,長江干流生態環境無人機遙感調查等將成為熱點。大氣環境監測方面,重點是VOCs監測、惡臭氣體、激光雷達、PM2.5成分監測――重金屬元素成分監測、溶性陰陽離子監測,EC/OC(有機碳、元素碳)監測,大氣傳輸通道城市監測等。土壤環境監測方面,“十三五”期間,土壤檢測、修復行業的投資將超過6萬億元。此外,固體污染源重金屬監測的短期市場空間將達36億元,未來隨著監測市場不斷釋放,需求增加,也很可能達到萬億元級規模。
羅毅代表環保產業協會監測專委會給政府部門提出建議。第一,進一步加強環境監測法律法規制定,盡早制定出臺《生態環境監測條例》,政策制定要更加科學和合理,生態環境保護監管執法避免“一刀切”,保護企業合法權益,對于超低排放企業可以給予政策優惠。
第二,網格化監測趨勢化明顯,應將熱點網格監測范圍擴大。加快建設完善污染源實時自動監控體系,打造監管大數據平臺,推動“互聯網+監管”,提高監管執法針對性、科學性、時效性。
第三,加大投入力度,出臺相關政策,扶持高端儀器發展,加大政府采購國產儀器比例,促進國產儀器發展等。
他還對監測企業提出建議,包括抓住機遇,實現跨越式發展;提升企業獨立研發和創新能力,開展新技術、新方法和全過程質控技術研究,加快便攜、快速、自動監測儀器設備的研發與推廣應用;提升監測儀器國產化水平,建立科學的管理體系和安全生產體系;加強行業自律,以誠信為本,保證監測數據真實可靠等。
一些企業代表也表示,目前的產品趨勢是在向小型化、便捷性發展,公司也做了不少研究。針對市場需求,企業對監測設備――不管是污染源監測、大氣環境監測還是水環境監測,都進行了信息化升級,讓監測設備具備物聯網的功能。
來源:中國環境新聞